来源:程程 2018-10-08
美好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,北京国际设计周“非遗之美 生活即道”主题设计展历经六天时间圆满在农展落幕。
CASA VERA意述家非常幸运参与了这场盛会,并带来了一场特别的中西方“对话”,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整场展览吧。
《后汉书|西域传》曾这样形容一个国家,“其王无有常人,皆简立贤者。其人民皆长大平正,有类中国,故谓之大秦……”。随着公元前2世纪丝绸之路的开通,东西方文明的交流愈发紧密,而罗马正位于贸易路线上的终点,所以世人认为罗马帝国就像中国一样拥有高度的文明,因此把她命名为“大秦”。
1500年后的今天回望历史的璀璨星河,中国和意大利犹如整个世界文明发展史上的最亮眼两颗明珠,代表东西方各自闪耀的光芒。历史的底蕴犹如肥沃的土壤,传承着经典并又滋养着新鲜血脉,归循本质,也许东西方对美的理解本就有着许多异曲同工。
古有云:“夫乐者,乐也。人情之所不能免也。故人不能无乐。”在此所谓的‘乐’,郭沫若先生曾解释为一切可以使人感官得到享受的东西,不光指音乐、诗歌,还包括了绘画、建筑等造型艺术。而后的魏晋风度又确立了“以形写神;气韵生动”的造型艺术美学原则确立,与语言艺术中的“言不尽意”具有同样的意义。再至唐宋“人闲桂花落,夜静春山空”、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”,则充分表达了古人对于“无我之境”的艺术追求。纵观整个中国传统文化历史,“意境”“雅致”等概念形成了独具东方韵味的审美理念,具有传统特色的工艺也因此饱含其思想精髓。
另观西方,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推崇协调之美,认为美就在于各个部分的组成以及他们呈现的秩序和体积大小。从黄金比例分割法到斐波那契螺旋线,从艺术雕塑到建筑景观,再到后来的设计与绘画,无一不在强调和谐与比例,把柏拉图的几何形式之美体现的淋漓尽致。追古察今,尽管经过了一系列现代主义艺术设计运动后,欧洲的工业设计俞趋于简约和人性化,但对于美的理解却早已根深蒂固,溶于血液。如今意大利已然成为了世界的设计中心,这里诞生了许多位大师,他们对于空间的把控和审美的标准都极其敏感,再加上悠久的传统工艺技术和上千年的文化积淀,成功塑造了“Made in Italy”与众不同的设计特点。
一切之美,皆形式之美也。这句话来自国学大师王国维,他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古雅引入美学,他认为一切美都是形式上的美,那些让人观赏过物(作)品后,能脱离物(作)品构造本身而感到无限快乐并产生无限钦仰的物(作)品既是古雅,而古雅者,可谓之形式之美之形式之美也。我们以中国传统元素诗词、书法和器具为代表,与意大利现代工业设计产品相组合,构成一系列不同的“美”的景致。
说到意大利,就不得不提到一位天才,他就是达芬奇。这次展览我们也特地带来了一件他的手稿模型——风车。如有感兴趣的朋友,欢迎来意述家体验馆,这里还有另外他的五件模型作品。
美的观念千汇万状,但无论如何表现,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却是人类从古至今永恒的主题。我们为此总结了一幅时间轴,把这些“美”的事件一一排列,涵盖了艺术、文学、建筑、戏剧等多个领域。
最后,意述家再次感谢大家的支持与厚爱,希望这期推送能让大家更好的了解“循本遵原”,让我们一起来期待2019的北京国际设计周吧!我们明年见!